摘 要:纪录片在题材选择、拍摄角度、后期剪辑过程中,无时不在表达创作者的伦理价值、思想倾向乃至情感寄托。因此,军事题材纪录片编导在掌握包括电视画面、同期声、背景音乐、音响效果、解说和字幕等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修养、涵养家国情怀,提高综合素养。
习在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每个方面、所有的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
军事题材纪录片(以下简称“军事纪录片”)担负为中国军队书写影像史诗的重任,军事纪录片的编导要胜任本职,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就要在掌控电视画面、同期声、背景音乐、音响效果、解说和字幕等基本要素的同时,通过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修养、涵养家国情怀,提高综合素养。
我军是中国缔造和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要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军事纪录片编导胜任本职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都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曾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这里所说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党的理论思维。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强军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章。学深悟透,方能把准做的方向,方能践行做实。军事纪录片编导只有深学笃行,不断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成效,才能“居高声自远”,把学习的成效融入作品,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作品才能确保立场坚定、导向正确,从而履行好新闻舆论工作者应有的使命担当。
政治素质是宏观意识的支撑点。军事纪录片编导是我军新闻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宏观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必不可少。应该学会站在全球看自我,深入分析国际舆论环境,在审视国际风云中善于把握政治大局,逐步的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之上的大船,舆论工作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军事纪录片编导理所当然地要站在瞭望者的行列。
媒体传播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应当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正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尽管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持续提升,但有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天的国际新闻传播80%来自西方国家,中文信息占比不到10%。由此可见,中国军队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传播中还比较弱小。
西方大国竭力把持国际话语权,各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争夺国际话语权,许多国家都在精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能力的媒体。任何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生存与发展,都没办法摆脱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而独善其身。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军事纪录片要有效担负起为人民军队记录讴歌的使命,展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必须从始至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力争制作更多的优秀产品,在国际舆论舞台争取更多话语权,发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力。
国际知名纪录片编导金·隆吉诺托说过:“虽然你镜头对准了拍摄对象,但你实际上也是在拍摄自己。”隆吉诺托所有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英国皇家电视协会最佳纪录片奖、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作品,都在歌颂那些试图改变周围环境的人,所有的作品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主题,表达着同一个编导主张。从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个人价值观决定职业取向,一名纪录片编导价值取向对于作品具有深入骨髓的影响。
理论界将个人价值观分为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理论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等几个维度。军事纪录片编导在此基础上,还应具有“军事价值观”或“军事制胜价值观”。
军事纪录片编导在拍摄制作作品时,会隐形地融入自我价值观念,其作品当中必然反映其价值标准、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导向和价值实现等等。我军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己任,追求“随时敢战、随时能战、随时胜战”。作为一名军事纪录片编导,自然需要把个体融入军队,与官兵同呼吸、心连心,从内心深处成为军中的一员。
实际工作中,军事纪录片编导应把价值观的塑造培养,作为贯穿职业生涯的重要修身内容常抓不懈。围绕军队“克敌制胜”的目标塑造自我,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什么”真正搞清楚。只有“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树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并把正确的价值观融进血液、刻进生命,像军人坚守战位一样守好舆论阵地,才能在每一件作品中体现好党的主张和军队的意志,逐步的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军事舆论工作者的职业价值。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这两句著名论断,无数次在课堂和新闻前辈的教导中被引用。军事纪录片编导首先应该是一名战士,一名富有战斗激情的战士,他既需要具备燃烧的战斗激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还需要具有在战斗中发现、发掘和记录战士之美的能力。而这样的“战士编导”才能带来令人难忘的好作品。
比如,2021年春节期间,央视记者含泪采访中印边境战士的视频火爆网络,刷遍微信朋友圈。网友们一方面为卫国戍边的官兵而感动;另一方面给深入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风口深入采访拍摄的军事记者点赞。正是因为有了军事记者在执勤点跟战士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背水、一起升国旗等融进官兵的经历,才有了镜头里坚守者钢铁意志的完美呈现。
又如,2020年春节,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之时,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舍生忘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事迹感动了14亿中国人民,而记录这一历史画面的,是同样逆行出征、置生死于度外的军事记者。危难时刻显本色,是战地记者用忠诚推出一批批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营造出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的良好舆论氛围。
再如,笔者确定赴某雷达部队拍摄反映官兵生活的纪录片《海崖山巅一支军》后,首先进行了认真地预先探路,提前一个多月就和官兵们沟通、交朋友,在充分准备基础上,选取大雪封山的寒冬开始拍摄。当笔者穿着冬季徒步登山的全副装具出现在山顶军营时,受到官兵热情欢迎,心与心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那次亲身经历,让笔者对纪录片强调的要“走入拍摄对象的心灵世界”,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体悟。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电影术语汇编》这样定义纪录片:“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具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取材于实际生活,运用编辑和音响增进其观念发展。”由此可见,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创作属性,而在真实的基础上加注优秀的编导意识才能构成理想作品。军事纪录片编导把家国情怀融入笔端采访、融入镜头拍摄、融入后期编辑制作中,这样的作品一经问世,所发挥出来的战斗性和鼓舞性,及其对民众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就会大大增强。正如著名军事纪录片编导刘朝晖所言:“通过纪录片来引导人们爱国、爱党、爱军,凝聚民心,号召年轻人立志到部队建功立业,这种作用具有独一无二性。”
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构成要素包括电视画面、同期声、背景音乐、音响效果、解说和字幕等,但调度这一些要素的是编导意识,体现的是军事题材纪录片编导综合素养。随着编导队伍整体素养的逐步的提升,长期困扰军事题材纪录片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笔者坚信,有一代代军事题材纪录片编导坚守阵地,军事题材纪录片必将在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塑造我军良好形象、为强军兴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等方面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2.姜兴华.《军事记者(忠诚写在抗疫宣传报道战位上)》,2020年第02期.